蟹匡蝉緌

xiè kuāng chán ruí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蟹匡蝉緌

蟹匡蝉緌读音

  • 读音:

    xiè kuāng chán ruí

  • 注音:

    ㄒ一ㄝˋ ㄎㄨㄤ ㄔㄢˊ ㄖㄨㄟˊ

  • 解释:

    匡:背壳;緌:蝉的针吻。比喻名是实非,两不相干。

  • 出处:

    《礼记·檀公下》:“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 例子:

    《东坡志林》第二卷:“乃知蟹匡蝉緌,不独成人之弟也。”

  •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名不副实。

  • 感情:

    蟹匡蝉緌是贬义词。

蟹匡蝉緌成语接龙:

2
蝉不知雪 [ chán bù zhī xuě ]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你真是蝉不知雪没有见识

3
雪上加霜 [ xuě shàng jiā shuāng ]

积雪上又添加寒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

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雪上加霜。(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4
霜凋夏绿 [ shuāng diāo xià lǜ ]

犹言冬去春来。谓时光的流逝。

5
绿叶成荫 [ lǜ yè chéng yīn ]

指女子出嫁生了子女。

当年种的小树苗,如今已是绿叶成荫了。

6
荫子封妻 [ yìn zǐ fēng qī ]

妻子得到封号,子孙获得世袭官爵。指建立功业,光耀门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我累代将家,若得志,为国家提一枝兵马,斩将搴旗,开疆展土,博一个荣封父母,荫子封妻。”

7
妻儿老小 [ qī ér lǎo xiǎo ]

指全家人。用在表示家族负担。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4回:“男子汉都去做工了,丢下妻儿老小,好难存活。”

8
小不忍则乱大谋 [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 ]

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2回:“小不忍则乱大谋,赵谦想到这一点,便勉强挤出一点干笑来。”

9
谋为不轨 [ móu wéi bù guǐ ]

指准备做违反法纪的事或搞叛乱活动。

鲁迅《两地书》序言:“这并非为了消灭‘谋为不轨’的痕迹,不过以为因通信而累及别人,是很无谓的。”

10
轨物范世 [ guǐ wù fàn shì ]

指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相关成语:

1
虾兵蟹将 [ xiā bīng xiè jiàng ]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汪精卫和他的虾兵蟹将已在公开讨论“和平”。(邹韬奋《抗战以来 “来宾”放炮》)

2
一匡天下 [ yī kuāng tiān xià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南齐书·高帝纪下》:“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

3
仗马寒蝉 [ zhàng mǎ hán chán ]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三十回)

4
一蟹不如一蟹 [ yī xiè bù rú yī xiè ]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清 翟灏《通俗编 禽鱼》引《圣宋掇遗》)

5
金风未动蝉先觉 [ jīn fēng wèi dòng chán xiān jué ]

金风:秋风;蝉:知了。秋风未起而蝉已经先知道。比喻事先觉察到将要发生的事情。

6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 chán yì wéi zhòng,qiān jūn wéi qīng ]

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秦牧《漫记端木蕻良》:“在那段是非混淆、腥风血雨、‘蝉翼为重,千钧为轻’的日子里,某些老一辈革命家、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受到的……”

7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泽东《质问国民党》)

8
今蝉蜕壳 [ jīn chán tuì ké ]

金蝉脱壳。今,通“金”。谓使用计谋而逃脱。

9
九合一匡 [ jiǔ hé yī kuāng ]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西汉·司马迁《史记·主父偃列传》:“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

10
杨虎围匡 [ yáng hǔ wéi kuāng ]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三折:“你见鬼了,是什么崔千牛与你家红绡,那些似杨虎围匡,空省识明妃画像。”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