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军之将

bài jūn zhī jiàng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败军之将

败军之将读音

  • 读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

  • 注音:

    ㄅㄞˋ ㄐㄨㄣ ㄓ ㄐ一ㄤˋ

  • 解释: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 例子:

    败军之将,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 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失败之人。

  • 感情:

    败军之将是中性词。

  • 近义:

    手下败将

  • 反义:

    常胜将军

  • 英语:

    general of a defeated army(general without an army)

败军之将成语接龙:

1
将伯之助 [ qiāng bó zhī zhù ]

将:请求;伯:长者。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将伯之助,义不敢忘。(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连琐》)

2
助人下石 [ zhù rén xià shí ]

帮助别人去作害人的事。

3
石城汤池 [ shí chéng tāng shi ]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我们有石城汤池,敌人是没法通过的

4
池中之物 [ chí zhōng zhī wù ]

池:池塘。比喻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钱钟书《围城》:“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说点金银行是小地方,蛟龙非池中之物。”

5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6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7
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8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9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10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相关成语:

1
不舞之鹤 [ bù wǔ zhī hè ]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折狱》)

2
八拜之交 [ bā bài zhī jiāo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清 李绿园《歧路灯》卷二十)

3
不法之徒 [ bù fǎ zhī tú ]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2章:“各种后门洞开,许多环节上都有不法之徒大发横财。”

4
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

5
不刊之论 [ bù kān zhī lùn ]

刊:消除;改正。古代把字写在竹简或木板上;有错误时;或改动或剥去;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内容正确;不能更改的论断。

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严复《原强》)

6
不情之请 [ bù qíng zhī qǐng ]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我想这是大年夜,他在暖暖融融的屋里,说说笑笑正热闹,叫他冲黑冒寒送我,是不情之请。(杨绛《冒险记幸》)

7
不惑之年 [ bù huò zhī nián ]

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他大学毕业年仅20,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8
不毛之地 [ bù máo zhī dì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9
不白之冤 [ bù bái zhī yuān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文革期间,许多老干部蒙受了不白之冤。

10
必争之地 [ bì zhēng zhī dì ]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钱钟书《围城》:“这乡镇绝非战略上必争之地,日本人唯一豪爽不吝啬的东西——炸弹——也不会浪费在这地方。”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