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豨修蛇

fēng xī xiū shé
见“封豕长蛇”。
封豨修蛇

封豨修蛇读音

  • 读音:

    fēng xī xiū shé

  • 注音:

    ㄈㄥ ㄒ一 ㄒ一ㄡ ㄕㄜˊ

  • 解释:

    见“封豕长蛇”。

  •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吴为封豨修蛇,蚕食上国。”

  • 例子:

    自无妄兴暴,皇祚寖微,封豨修蛇,行灾中国。《梁书·元帝纪》

  •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坏人。

  • 感情:

    封豨修蛇是贬义词。

  • 近义:

    封豕长蛇

  • 英语:

    wild boars and snakes--fiends of society

封豨修蛇成语接龙:

1
蛇入鼠出 [ shé rù shǔ chū ]

蛇钻穴,鼠出洞。比喻行动隐秘。

2
出一头地 [ chū yī tóu dì ]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读轼(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谓当避开此人让其高出众人一头之地。后以“出一头地”喻高人一着。

钱文敏尚书虽师之而为黄子久一派,其气象雄迈,固自另出一头地。清·沈初《西清笔记·纪文献》

3
地上天官 [ dì shàng tiān guān ]

比喻社会生活繁华安乐。

4
官不威,爪牙威 [ guān bù wēi,zhǎo yá wēi ]

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官员未必威风凶悍,手下人则仗势逞威耍狂

5
威仪孔时 [ wēi yí kǒng shí ]

威仪:庄严的仪容和举止;孔:甚,很。仪容严肃,举止庄重,很合时宜。

6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7
来世不可待 [ lái shì bù kě dài ]

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8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9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10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相关成语:

1
封刀挂剑 [ fēng dāo guà jiàn ]

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2
福慧双修 [ fú huì shuāng xiū ]

指既有福,又聪明。

梁实秋《了生死》:“由于他们的参禅看教,福慧双修。”

3
佛口蛇心 [ fó kǒu shé xīn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佛口蛇心。(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4
封胡遏末 [ fēng hú è mò ]

比喻优秀子弟。

5
封官许愿 [ fēng guān xǔ yuàn ]

封官:古代帝王把官职赏赐给亲属和臣仆;许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对神许诺将来给以报答酬谢。分封官职、爵位;承许将来给人以利益、好处。指以名利地位拉拢引诱别人。

宋江在梁山立寨,朝廷对其封官许愿,招安他们。

6
飞鸟惊蛇 [ fēi niǎo jīng shé ]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7
封豕长蛇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封:大。豕:猪。大猪和长蛇。比喻凶暴恶毒的大坏蛋。

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封豕长蛇,荐食上国。(鲁迅《集外集拾遗 破恶声论》)

8
封妻荫子 [ fēng qī yìn zǐ ]

封:帝王把官爵或称号赐给臣下;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封建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现在也指因一人的权势地位而使老婆孩子都得好处的现象。

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也不枉了一个青史留名。(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9
弓影杯蛇 [ gōng yǐng bēi shé ]

见“弓影浮杯”。

10
改往修来 [ gǎi wǎng xiū lái ]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是后又望将军改往修来,克己复礼,追还孔怀如初之爱。《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太祖乃还救谭,十月至黎阳”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