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服

liù fù
 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六服

六服读音

  • 读音:liù fù
  • 注音:ㄌ一ㄡˋ ㄈㄨˋ
  • 繁体:

六服的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六服[ liù fù ]

⒈  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孔颖达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⒉  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⒊  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引证解释

⒈  周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周礼·秋官·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嬪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孔颖达 疏:“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 曾仿行六服之制。 《汉书·王莽传中》:“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衞,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总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宋 曾巩 《李良辅知庐州张竚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制》:“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於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
惟城、惟宁、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皆取自《诗·大雅·板》。后用以指全国各地。 《周礼·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羣小祀则玄冕。”
郑玄 注:“郑司农 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
《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⒉  指 周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贾公彦 疏:“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⒊  指 周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