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残守缺

bǎo cán shǒu quē
 保存收藏残缺不全的文物。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亦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保残守缺

保残守缺读音

  • 读音:bǎo cán shǒu quē
  • 注音:ㄅㄠˇ ㄘㄢˊ ㄕㄡˇ ㄑㄩㄝ
  • 繁体:保殘守缺

保残守缺的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

保残守缺[ bǎo cán shǒu quē ]

⒈  保存收藏残缺不全的文物。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亦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conservative;

引证解释

⒈  指 汉 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用以比喻泥古守旧,不知改进。

《汉书·刘歆传》:“信口説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妬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两 汉 而下,维多保残守缺之人,六经所传,未有继往开来之哲。”
清 魏源 《礼记别考》:“汉 初 齐 鲁 诸儒,承 秦 灭学之后,保残守缺,未遑条贯。”

⒉  指保藏残缺的古籍文献。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戴存庄 ﹞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徵,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

国语辞典

保残守缺[ bǎo cán shǒu quē ]

⒈  固守旧有的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也作「抱残守缺」、「补残守缺」。

《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墨守残缺

革故鼎新

保残守缺近义词:

保残守缺反义词:

1
革故鼎新 [ gé gù dǐng xīn ]

⒈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例夫以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