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愕失色

jīng è shī sè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惊愕失色

惊愕失色读音

  • 读音:

    jīng è shī sè

  • 注音:

    ㄐ一ㄥ ㄜˋ ㄕ ㄙㄜˋ

  • 解释: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 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 例子:

    这话登时传到宋良箴耳内,吓得惊愕失色,泪落不止。(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

  •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十分吃惊。

  • 感情:

    惊愕失色是贬义词。

  • 近义:

    惊慌失色

惊愕失色成语接龙:

1
色中饿鬼 [ sè zhōng è guǐ ]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二回:“怎奈这个皇上是个色中饿鬼。”

2
鬼使神差 [ guǐ shǐ shén chāi ]

鬼神暗中支配着。比喻行动不由自主;事出意外。

正是呢,这是一高兴起灶,鬼使神差来了这些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

3
差三错四 [ chā sān cuò sì ]

颠倒错乱。

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元曲选 合同文字》)

4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5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6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7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8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9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10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相关成语:

1
惊恐失色 [ jīng kǒng shī sè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他被突然变故吓得惊恐失色

2
惊喜若狂 [ jīng xǐ ruò kuáng ]

若:好像;狂:发狂。既惊且喜;神态失常;像发了狂似的。形容惊喜到了极点。

他意外地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禁不住一阵惊喜若狂!

3
见貌辨色 [ jiàn mào biàn sè ]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朱世远终是男子之辈,见貌辨色,已知女儿的心事。(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4
举止失措 [ jǔ zhǐ shī cuò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季羡林《那提心吊胆的一年》:“有的就神色仓皇,举止失措。”

5
酒色之徒 [ jiǔ sè zhī tú ]

嗜酒好色的人。

他结交的都是酒色之徒,于是他也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

6
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惊恐万状地向南飞去。(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7
进退失据 [ jìn tuì shī jù ]

据:依据;凭借。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进退失据,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8
疾言遽色 [ jí yán jù sè ]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9
鸡虫得失 [ jī chóng dé shī ]

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比喻细微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得失。

鸡虫得失,蜗角争持,闹得天翻地覆,日月无光。(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五回)

10
倦尾赤色 [ juàn wěi chì sè ]

比喻十分困苦。

宋·曾巩《送吴秀才》诗:“怜君满腹富文彩,倦尾赤色无波澜。”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