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而校

tóng nián ér xiào
犹言相提并论。
同年而校

同年而校读音

  • 读音:

    tóng nián ér xiào

  • 注音:

    ㄊㄨㄥˊ ㄋ一ㄢˊ ㄦˊ ㄒ一ㄠˋ

  • 解释:

    犹言相提并论。

  • 出处:

    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感情:

    同年而校是中性词。

  • 近义:

    相提并论、同年而语

同年而校成语接龙:

1
校短推长 [ xiào duǎn tuī cháng ]

见“校短量长”。

2
长七短八 [ cháng qī duǎn bā ]

指事情的头绪。

3
八万四千 [ bā wàn sì qiān ]

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八万四千颠倒想,与君同付醉眠中。宋·陆游《醉歌》

4
千万买邻 [ qiān wàn mǎi lín ]

指好邻居的难得可贵。

5
邻女窥墙 [ lín nǚ kuī qiáng ]

战国时宋玉邻家有美女倾心于他,三年间常爬上墙头偷窥,但宋玉从未动心。后形容女子对男子的倾慕。

6
墙上泥皮 [ qiáng shàng ní pí ]

比喻无用或低贱的附属物,也比喻妾。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妇儿是墙上泥皮。”

7
皮不存而毛焉附 [ pí bù cún ér máo yān fù ]

存:存留;焉:哪里;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8
附上罔下 [ fù shàng wǎng xià ]

附:附和;上:君王,罔:欺骗;下:臣下。亲附君王,欺骗臣下。

9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10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相关成语:

1
同心并力 [ tóng xīn bìng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宋 苏轼《策别十三》:“有寇而战,则同心并力。”

2
同心敌忾 [ tóng xīn dí kài ]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国会为治本外交之本》:“是故政府之对国民也,当公听并观,以收同心敌忾,而不可过事猜防。”

3
同心竭力 [ tóng xīn jié lì ]

同“同心毕力”。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5回:“众人闻言感激,愿同心竭力,以守此城。”

4
同心一意 [ tóng xīn yī yì ]

心志一致。

同心一意,顿兴灸艾分痛之真情;因病生怜,遂起借花献佛之妄念。明·李贽《代常通病僧告文》

5
同心一德 [ tóng xīn yī dé ]

同“同心同德”。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里面是一叠旧簿子,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同心一德’。”

6
同心一力 [ tóng xīn yī lì ]

同“同心协力”。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

7
同休共戚 [ tóng xiū gòng qī ]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清·李渔《巧团圆·防辱》:“指望他早去早回,毕了婚姻之事,也有个同休共戚之人。”

8
同休等戚 [ tóng xiū děng qī ]

见“同休共戚”。

9
同业相仇 [ tóng yè xiāng chóu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10
同音共律 [ tóng yīn gòng lǜ ]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