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轻重缓急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
不知轻重缓急

不知轻重缓急读音

  • 读音:

    bù zhī qīng zhòng huǎn jí

  • 注音:

    ㄅㄨˋ ㄓ ㄑ一ㄥ ㄓㄨㄥˋ ㄏㄨㄢˇ ㄐ一ˊ

  • 解释:

    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

  • 出处: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办事没条理。

  • 感情:

    不知轻重缓急是贬义词。

  • 近义:

    不分轻重缓急

不知轻重缓急成语接龙:

1
急不及待 [ jí bù jí dài ]

见“急不可待”。

清·袁枚《新齐谐·骗术巧报》:“其人不料此船仍回,急不及待将行李先付水手,身跃入舱。”

2
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他对事能从各方面看,能有充分的谅解精神,因此他的待人接物都有很合理的态度。(邹韬奋《患难余生记 流亡》)

3
物不平则鸣 [ wù bù píng zé míng ]

平:公平;鸣:发出声音。指人或事物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怨不得芳官,自古道‘物不平则鸣’。”

4
鸣于乔木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5
木人石心 [ mù rén shí xīn ]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 秦醇《谭意歌传》)

6
心上心下 [ xīn shàng xīn xià ]

形容心神不安。

7
下不为例 [ xià bù wéi lì ]

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8
例直禁简 [ lì zhí jìn jiǎn ]

法律或禁令简单明了,人民就容易理解和遵守。

9
简丝数米 [ jiǎn sī shǔ mǐ ]

简择丝缕,查点米粒。比喻工作琐细。

10
米已成炊 [ mǐ yǐ chéng chuī ]

比喻事已做出,无可挽回。

事前没计划好,现在米已成炊,要亡羊补牢也来不及了。

相关成语:

1
不可以道里计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 ]

计:计算。不能用里程来计算。形容程度相差很大。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比平津及沿江沿海一带,肥瘦之差,直不可以道里计。”

2
不汲汲于富贵 [ bù jí jí yú fù guì ]

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3
不可同年而语 [ bù kě tóng nián ér yǔ ]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4
巧诈不如拙诚 [ qiǎo zhà bù rú zhuō chéng ]

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5
巧伪不如拙诚 [ qiǎo wěi bù rú zhuō chéng ]

奸巧的虚伪不如笨拙的诚实。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人之虚实真伪,在手心无不见手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

6
可一而不可再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

再:两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

7
饥虎不可为邻 [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 ]

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8
功不成,名不就 [ gōng bù chéng,míng bù jiù ]

就:成。比喻事情没成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9
犯天下之不韪 [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

10
自作孽,不可活 [ zì zuò niè,bù kě huó ]

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她实在是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她早就该死了。”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