踟躇不前

chí chú bù qián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踟躇不前

踟躇不前读音

  • 读音:

    chí chú bù qián

  • 注音:

    ㄔˊ ㄔㄨˊ ㄅㄨˋ ㄑ一ㄢˊ

  • 解释:

    迟疑不决,不敢前进。

  • 出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 例子:

    老舍《四世同堂》:“他在小庙门外踟躇不前的时候,有几个人在后面跟着他。”

  • 用法:

    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感情:

    踟躇不前是贬义词。

  • 近义:

    徘徊不前

  • 英语:

    two bites at a cherry

  • 俄语:

    переминáться с ноги нá ногу

踟躇不前成语接龙:

1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

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早晓得这样,我们就不慌动手,现在弄得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3
巴三揽四 [ bā sān lǎn sì ]

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4
四不像 [ sì bù xiàng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老舍《我的‘话’》:“地方语言运用得好,总比勉强的用四不像的,毫无精力的、普通官话强得多。”

5
像形夺名 [ xiàng xíng duó míng ]

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6
名下无虚 [ míng xià wú xū ]

原意是名气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实学。后比喻名不虚传。

今得幸遇,真是名下无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7
虚一而静 [ xū yī ér jìng ]

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会获得正确的认识。

8
静中思动 [ jìng zhōng sī dòng ]

静:平静,静止;动:变动。指在生活平静中希望有所改变。也指事物的静止状态达到极点就会向动的方向转化。

9
动不失时 [ dòng bù shī shí ]

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10
时不再来 [ shí bù zài lái ]

时:时机。时机错过就不会再来了。指行事不要放过时机。

事机一失,时不再来,惟望宸断。(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相关成语:

1
出言不逊 [ chū yán bù xùn ]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他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2
寸丝不挂 [ cùn sī bù guà ]

①形容赤身裸体。②佛教徒用以比喻心中毫无牵挂。

热甚,寸丝不挂,故不敢出门。(明李贽《焚书 答陆思山》)

3
此路不通 [ cǐ lù bù tōng ]

指这种方法或途径行不通。

叶圣陶《儿子的订婚》:“我国如果仿行起来,将会感到‘此路不通’吧。”

4
惩前毖后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5
臭不可闻 [ chòu bù kě wén ]

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

呕出黑渖数斗,臭不可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酒狂》)

6
乘人不备 [ chéng rén bù bèi ]

乘:趁着。趁着别人没有防备干某事。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她决定第二天乘人不备时去上一次坟。”

7
长生不死 [ cháng shēng bū sǐ ]

生命长存,永不死亡。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3卷:“儒教忒平常,佛教忒清苦,只有道教学成长生不死,变化无端,最为洒落。”

8
猝不及防 [ cù bù jí fáng ]

猝:突然;出乎意料;防:防备。事情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1)有人从背后扑来,他猝不及防,栽倒在地。
(2)小明走过球场,猝不及防被迎面飞来的足球碰伤了。

9
出师不利 [ chū shī bù lì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宗璞《东藏记》第八章:“远征军出师不利,这边显然更为重要了。”

10
词不达意 [ cí bù dá yì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