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陷

shān bēng dì xiàn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山崩地陷

山崩地陷读音

  • 读音:

    shān bēng dì xiàn

  • 注音:

    ㄕㄢ ㄅㄥ ㄉ一ˋ ㄒ一ㄢˋ

  • 解释: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

  • 例子: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 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

  • 感情:

    山崩地陷是中性词。

  • 近义:

    山崩地裂、山崩地坼

  • 英语:

    mountains collapsing and the earth cracking up

山崩地陷成语接龙:

1
陷于缧绁 [ xiàn yú léi xiè ]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被关进监牢。

3
缧绁之厄 [ léi xiè zhī è ]

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指牢狱之灾厄。

5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7
者也之乎 [ zhě yě zhī hū ]

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

9
之乎者也 [ zhī hū zhě yě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相关成语:

1
山崩水竭 [ shān bēng shuǐ jié ]

见“山崩川竭”。

2
山长水阔 [ shān cháng shuǐ kuò ]

见“山长水远”。

3
山川米聚 [ shān chuān mǐ jù ]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 马援传》:“扞援呴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清·洪昇《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

4
山肤水豢 [ shān fū shuǐ huàn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明·王志坚《表异录·饮食》:“食之美曰山肤水豢。”

5
山公倒载 [ shān gōng dǎo zǎi ]

谓醉酒后躺倒在车上。形容烂醉不醒。

金·元好问《与张杜饮》诗:“山公倒载群儿笑,焦遂高谈四座惊。”

6
山复整妆 [ shān fù zhěng zhuāng ]

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

7
山高水险 [ shān gāo shuǐ xiǎn ]

比喻前进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

司机对我说:“青藏公路不是城市大马路,山高水险,你得作好心理准备。

8
山积波委 [ shān jī bō wěi ]

谓堆积如山高,如波涛重迭。形容数量极多。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摘抄·正俗》:“上司文移之庞杂,山积波委,日勤职业,犹惧不逮。”

9
山砠水厓 [ shān jū shuǐ zhì ]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

10
山亏一篑 [ shān kuī yī kuì ]

《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语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犹为弃井;山亏一篑,遂无成功。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大家在看: